肝功能檢查
來源/發(fā)布:郎溪縣人民醫(yī)院 日期:2012-10-24 瀏覽:4759次
在常規(guī)體檢中,肝功能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。有人會問,什么是肝功能檢查,肝功能檢查究竟都有哪些作用呢?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。
肝臟的生理功能極為復雜,因此肝功能檢查種類繁多,醫(yī)生常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檢查項目來了解肝功能,如蛋白質代謝功能試驗(血清蛋白、白蛋白/球蛋白比例)、膽紅素代謝功能試驗(血液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)、肝臟染料排泄試驗以及各種血清酶檢查等。
目前,我們醫(yī)院檢驗科開展的肝功能檢查項目分為Ⅰ組和Ⅱ組。Ⅰ組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(ALT)﹑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(AST)﹑總蛋白﹑白蛋白﹑總膽紅素﹑直接膽紅素。Ⅱ組項目是在Ⅰ組的基礎上增加堿性磷酸酶(ALP)﹑γ-谷氨酰脫肽酶(GGT)。
我們先說一下肝功能檢查的注意事項:必須在空腹時抽血檢查。空腹時間一般為8~12小時,對于初次檢查肝功能者,更應如此。抽血檢查前一天最好禁酒類。肝功能檢查多項內(nèi)容測定值與飲食有一定關系。如飲酒,易使某些血清酶值升高。
肝功能各項化驗指標的臨床意義:
1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:正常參考值0~40U/L
增高:急慢性肝病,膽道感染,膽石癥,急性胰腺炎,急性心肌梗塞,心肌炎,心衰,肺梗塞,流腦,SLE,兒童,寒冷,過度勞累,劇烈運動,溶血反應。
2、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(AST):正常參考值0~49U/L
增加:心肌梗塞,各種肝病、心肌炎、胸膜炎、腎炎、肺炎等。
3. 總蛋白: 正常參考值60.0~85.0g/L
增加:高滲性失水,多發(fā)性骨髓瘤,阿狄森病,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蛋白血癥等。
減少:慢性肝病,肝硬變,慢性感染,慢性消耗性疾病,長期腹瀉,腎病綜合征,營養(yǎng)不良等。
4、白蛋白: 正常參考值35.0~55.0 g/L
增加:偶見于脫水所致的血液濃縮。
減低:肝病,腎病,營養(yǎng)不良等。
5、膽紅素總量:正常參考值0~26.8μmol/L
膽紅素總量增高、間接膽紅素增高:溶血性貧血,血型不合輸血,惡性疾病,新生兒黃疸等。
膽紅素總量增高、直接與間接膽紅素均增高:急性黃疸型肝炎,慢性活動性肝炎,肝硬變,中毒性肝炎等。
膽紅素總量增高、直接膽紅素增高:肝內(nèi)及肝外阻塞性黃疸,胰頭癌,毛細膽管型肝炎及其他膽汁瘀滯綜合征等。
6、直接膽紅素(SDB): 正常參考值0~6.4μmol/L
臨床意義:同上。
7、堿性磷酸酶: 正常參考值34~114U/L
增高:阻塞性黃疸、肝硬化、肝壞死、惡性腫瘤、變形性骨炎、成骨細胞癌、佝僂病、骨軟化、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、腎小管性酸中毒、遺傳性磷酸酶過多癥等。還有多種藥物可使堿性磷酸酶增高。
減低:常見于重癥慢性腎炎、貧血、惡病質、兒童甲狀腺功能不全或減退、維生素C缺乏癥壞血病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呆小癥、遺傳性低磷酸酶血癥。
9、γ-谷氨酰脫肽酶(GGT): 正常參考值11~49U/L
升高主要見于膽汁淤積和肝內(nèi)占位性病變,對肝病的特異性不如ALP。有人認為GGT可作為肝病的一項敏感篩選試驗,如血清GGT正常幾乎可否定肝病。
但是肝功能檢查也不是萬能的,有一定局限性,以下三點必須加以注意:
?、俑喂δ軝z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,而且肝臟代償儲備能力很強,因此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一定沒有肝病。
?、诟喂δ軝z查中的有些指標缺乏特異性,所以肝功能異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。
③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項很重要的評判標準,但它不反映肝臟功能,酶的指標只是對肝細胞完整性的估計。
總之,肝功能檢查只能作為診斷肝膽系統(tǒng)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;要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,還必須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及影象學檢查等,全面地綜合分析。